南县人民法院围绕司法公信力,着力构司法筑精神文化,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深法官干警对司法工作的人民性的认识,加深对服务保障工作大局的认识。
南县法院将司法公信力的构建落脚在司法为民文化建设上,体现司法的人文关怀。新的办公大楼落成后,设立专门的立案大厅,做到接待、立案、收费一站式服务。设立导诉台,专人负责接待来访的群众,帮助联系办案部门和人员,依据法律规定解答问询、咨询。畅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对涉及农民工的案件做到“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以机关服务品牌活动为载体,不断改善诉讼环境,开展法律咨询、发送诉讼指南、提示诉讼风险、告知诉讼权利义务等,引导当事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开展司法救助工作,2010年对符合条件的当事人予以减、缓、免诉讼费7.4533万元。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媒体,对群众关注的案件和典型案件加大报道力度和深度,正确引导舆论导向,2011年报送宣传稿件200篇,被各级媒体采稿300余次,其中国家级报刊媒体采用80次、省级120次、市级100余次,较好提升了法院形象。通过举办法律讲座,开展法律咨询,以送法到校园等形式,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干警生活,积极争取县委、政府、上级法院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全面落实从优待警的各项政策,主动争取财政对法院正常经费的支持和保障;严格落实休假制度;建立工作人员年度体检制度;建立工作人员因公、因病去世吊唁、慰问遗属和离退休、生病住院工作人员慰问制度;建立法庭工作人员岗位补贴和交流制度。开展“法律进村”,深化便民利民。由院领导带队走进全县每个行政村,开展巡回接待、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和发放便民手册、便民联系卡、诉讼图表、特别提示等活动,普及诉讼常识,消除纠纷隐患,变事后被动受理为事前主动防范。活动走进了全县9个乡镇的78个行政村,张贴便民海报78张,发放便民手册和联系卡3120份,召开座谈会78场次,开展法律咨询78场次,接待群众法律咨询近7000人次,拉近了法院、法官与社会的距离,有效提升了法院司法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