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民日报刊文称青年暮气重:80后感觉不会再爱。读完此文,身为80后的我,内心被深深触动。
青春,本该是一个人的生命含苞待放的时期;青春,本该是一种生机勃发、激情飞扬的人生。是什么,让80后似乎在一夜之间集体变老”;是什么,让他们唱着“老男孩”,感叹消逝在记忆里穿着海魂衫皮凉鞋的夏天,怀念看过的连环画;是什么,让他们在比自己更小的小孩面前大叹“老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是什么,让本该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变得暮气沉沉?有人说,80后是“艰难的一代”、“失梦的一代”。
“夫80后者,初从文,未及义务教育之免费,不逮高等学校之分配,适值扩招,过五关斩六将,数年乃成,觅生计,十年无休”,80后,身处变革漩涡,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品尝着城市化带给个体的无助和压力。可能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并不是我们小时候或者是在有着蓬勃心态的时候所向往的那样充满希冀和美好。当谋生的艰难,独处的抑郁,前途的叵测,生态的残酷狰狞氤氲散开,我们也会怕落差,怕边缘,怕失去,有许多事情甚至还没相信就已经开始怀疑。三毛讲过,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可是,生命里有着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着怎样的愁苦和感伤?青春本就没有一成不变的轨迹,就像月有阴晴圆缺四季有轮流替换一样,青春的历程里注定了会有成长的烦恼和现实里的悲伤。如果我们真正地“失梦了”,精神上渐趋迟暮,行动上扼腕叹息,做着守株待兔的坚持,青春在迷茫中沉沦,我们只会在生活的泥潭里越陷越深。人是需要有点梦想的。在青春的河流里,是梦想,过滤了我们敏感脆弱的内心;是梦想,让我们留意身边古老的公园、新兴的艺术品抑或安静柔软的民谣;是梦想,让我们开始理性平和地对待生活里的明媚与忧伤。每一个青年,每一个梦想。“让世界上每个人都拥有一台个人电脑”,是比尔盖茨最初的梦想;“每许一个愿,就是一个梦的诞生,就有一个希望”,马库斯凭着对梦想的渴望与追求,创办了年销售额达300亿美元的世界500强企业;而80后CEO陈欧,用他的行动证明了“这是谁的时代”。其实,梦想是与自己共存亡的东西,千万不可放弃。哪怕置身于生死边缘的汪洋中,只要还能抓住一块浮木,就在它上面写上“梦想”二字,只要还有生的希望,就应该让梦想与你生死与共。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着这样的一种人生¬¬----“寻梦人生”。这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千难万险,折戟沉沙,我们只能义无反顾选择前行,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呵护着梦想,用永恒的执着和顽强的韧劲编织着梦想,在雨浸风蚀中,在困顿与艰辛中去成就我们的梦想。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青年的一代,是国家的希望。青年的梦,是民族的梦,是中国的梦。年轻人有梦想,社会就有梦想;年轻人成就梦想,社会的未来就一片大好。新形势下的“80后”理应更有担当和社会责任感,锐意进取,塑造人生。让青春与梦想齐飞,这是理想主义的召唤,更是时代使命的召唤。让我们用青春之情锤炼过硬的本领,为圆自我之梦、民族之梦、国家之梦而贡献青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