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凯,男,1974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现任南县法院武圣宫法庭庭长,多年坚守在法庭办案,多次被评为办案标兵、全县优秀共产党员。
一、公正司法、群众冷暖挂心头
1996年,大学毕业的袁凯被分配到南县法院工作,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2009年被任命为南县武圣宫法庭庭长。武圣宫法庭地处南县西南角,辖区人口近12万人,且交通不便,办案任务大,而且由于院里人手紧张,原本编制为3人的基层法庭,只配备了2人,更加大了办案压力。作为庭长的袁凯不得不事必躬亲,从案件立案、审理、执行,全程参与。有时为送达一个案件的应诉通知书,他与法庭另外一个同志一道,骑上摩托车,走村串巷奔波在乡间的小路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累得回家倒头便呼呼大睡,每每见到这样的情况,妻子总是心痛的责怪他工作“不要命”。面对妻子的关心,袁凯总是说:“庭里人手紧张,我不带头做事,案子都会压在一起,延误了当事人那才是大事”。
近年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广大人民群众对土地的需求日趋强烈,由此引起的信访案件也呈大幅上升趋势,“出嫁女”在其中占了很大比例,南县“出嫁女”上访事件成为当地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人民群众对此非常关注,为了解决这一突出矛盾,袁凯同志主动带领庭里的同志深入到辖区50多个村收集了解“出嫁女”案件情况,调研矛盾解决的办法,及时接待出嫁女及村、组分配小组成员,讲解法律、进行法制宣传。刚开始很多群众不理解,认为是法庭工作不力,没有及时解决矛盾,但袁凯同志没有泄气,他带领庭里另外一名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地上门做群众工作,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直到工作做通为止。为了把群众的工作做通,他吃住在村上,跟村民拉家常,讲道理,最终促成了多件纠纷在诉前达成调解协议。当地80%的土地纠纷案的当事人选择了调解或撤诉,到法院起诉的此类案件大大减少。袁凯同志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什么是司法为民,如何服务发展,怎样让人民满意”这重大的现实问题。如今,在武圣宫法庭辖区街头巷尾,一提起袁凯同志,当地的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这样的法官才是真正为群众办实事的好法官,了不起!”
二、扎根基层,十六年如一日
进入法院工作16年,袁凯基本都是在法庭度过,屈指算来,在基层当庭长也有5年的时间。不管刮风下雨,袁凯同志总是在上班前半个小时就来到法庭。十多年来,总是在上班前第一个到法庭的,把法庭打扫得干干净净。他常说:“法庭就是我们的家,一定要时刻保持干净整洁,同时也要让每一位来办事的人感觉到这里也是他们的家,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这样就让他们觉得是在自己家里办事,能够放心安心的把事情交给我们处理,相信我们会给他们公正的解决。”
“法庭就是我的家。”这里没有豪言,也没有壮举,只有16年无怨无悔的辛勤工作。他忠诚履职、淡泊名利,虽然只是一个平凡的法庭庭长,但凭着对法院事业的热爱,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把自己的青春和赤诚无私的献给了人民司法事业。
由于长期坚守在基层一线,加之办案任务繁重,袁凯落下了严重的痛风病,但他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仍然坚守在南县最偏远的法庭。一次,武圣宫法庭受理了一个借款纠纷案件,当事人起诉后,发现被告在长沙有一笔存款,因为担心被告转移财产,原告申请法庭当天即往长沙进行财产保全,听到这个消息后,当天因为痛风正在医院治疗的袁凯拔掉针头,拖着还在剧烈疼痛的左腿,马不停蹄的赶往长沙,最后终于顺利的办理了财产保全手续。事后,当事人不无感慨的说:“袁法官真是一个拼命三郎”。正是凭着这股执着的精神,袁凯年均办案100余件,结案率达到95%以上,案件调解率达到70%以上,所办案件上诉无一改判,无一发回重审。
三、清廉如水,自觉抵制各种诱惑
袁凯在法庭工作16年,面对当事人的金钱诱惑,总能做清廉面对一切,自觉抵制不正之风,不为钱动,不为情惑,廉洁办案,真正体现了人民法官的为民情怀。“千淘万沥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袁凯同志用自己的行为践行了一个党员法官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法院工作,倾注着自己的一往情深,始终无怨不悔地奉献自己的事业,面对荣誉与褒奖,他丝毫没有放松,更觉得为民司法,公正司法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