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在路上,用自己想的方式去走,或精彩,或悲壮,或浪漫,或凄婉,为自己的勇敢选择喝彩。一条条简单的复杂的路反复地行走,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觉。这种感觉,历久弥新,这种感觉,诠释着不一样的生活态度。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读书,是一种精神的跋涉。置繁华闹市,一屋,一桌,一灯,一书,沉浸于此,收获难得的宁静与充实。喧嚷争流中,自造一方净土。万卷缥缃蕴藏、积淀的是不尽的历史记忆与个人缅想。你可以在岳阳楼吟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你也可以一个人什么也不想静静受用无边的“荷塘月色”;你可以尝试探析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你也可以和康德进行《纯粹理性批判》。“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读书若水,川流不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也许,就在某一天,你的视野不再狭窄,知识不断丰富;你的浮躁有所滤除,性情得以怡养;学会洞察是非,你的人生开始豪迈。你不必为此惊奇,因为,心,在路上。
心在路上。美丽而无价的阅读,是属于任何一个人的。读万卷书,还须行万里路。有人说,旅行其实开始于阅读,往往是身体还没作好准备之前,心已乘着想象与期盼的翅膀,作为先遣部队探测到了那处地方。现在很多人提倡在旅行中阅读,在阅读中旅行,质佳的阅读加上深刻的旅行,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人,都是天地间的行者。行走无疆,方能勇闯天下。沿途,你可以在落叶掩映的山峰中挥杆远眺,可以在绚丽的夕阳里闭目遐想,体味羁鸟返林的愉悦;你可以懒懒赖在清晨跳跃的阳光里,你还可以悠闲走在未名湖畔的历史底蕴中。触摸蓝天,享受微风,就在此时此地。旅行不一定要去很远的地方,因为“十步有芳草”;旅行,不一定非得等到一个什么特殊的时机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再进行。一代大师余秋雨先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了他的文化苦旅,而一辆单车,一个背包,一些生活必备品,也能促成63岁简竞璞老人的非凡之旅。行者身心沉醉,乐此不疲。当我们开始旅行,快乐和伤心都变成了回忆。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在旅行中忘掉旅行”吧。其实,生活里许多事情,如同旅行般,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决定出发,一旦上路,其实最困难的部份便已过去。
是的,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都要在路上。
在路上,捧起的是书香翰墨,行走的是万里疆程;在路上,古今如对面,山川如指掌;在路上,用心灵的呼声,作生命中的远行。在路上,走下去吧,丢掉所有的怯懦,为了与生俱来的梦想和爱。“我们一直在路上,义无反顾;我们还在路上,勇攀新高”,这是《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Cooper天下行》序言中的一句话,愿与君共勉。